大西北網訊(通訊員:保喜貴)又是一年豐收時,碩果盈枝采摘忙。走進崇信縣木林鄉崖窯村,漫山遍野的核桃樹郁郁蔥蔥,一顆顆碩大的核桃沉甸甸地掛在枝頭,農戶正在忙著采摘核桃,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

工人采摘的核桃
“今年氣候好,種的核桃每畝能產5000斤以上,我種植了200畝,預計今年收入能達到300萬元以上。”木林鄉崖窯村核桃種植大戶安拴虎一邊扯著嗓子對采摘的工人喊在樹梢注意安全一邊高興地告訴記者。
“我們這里山地多,海拔1400米左右,屬半干旱大陸性氣候,獨特的黃土丘陵地貌非常適合經濟林生長,近年來,我村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持續擴大核桃種植規模,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村種植核桃1200畝,預計年收入1800萬元以上。”崖窯村包村領導位國鋒說。栽植的核桃樹不僅成了農民增收的好門道,同時還實現了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目標,有效助推了鄉村振興。

采摘核桃
窺斑見豹,木林鄉崖窯村核桃產業只是崇信縣發展經濟林的一個縮影。據悉,該縣家家都有種植果樹的習慣,還有著成熟的果樹種植經驗和技術,為進一步幫助農民實現增收致富,縣委、縣政府依托自然、地域優勢鼓勵村民發展林果產業,引進企業流轉土地,發展規?;洕址N植,并采取“企業+農戶+土地流轉”的利益聯結模式,打造萬畝經濟林,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崇信縣果業局副局長范克會說:“近年來,崇信縣以建設現代生態果業集約化經營示范縣為目標,合理規劃布局、整合資源要素,大力推進經濟林建設,果產業呈現出‘總量擴張、質量提升、效益凸顯’的良好勢頭”。目前,全縣大力挖掘資源優勢,依托產業鏈建設,推進特色林果產業快速發展,走出了一條效益好、后勁足的綠色發展新路。

青皮核桃
如今,經濟林已成為崇信縣農民致富的產業之一,2022年,全縣累計發展經濟林10.15萬畝,其中核桃4萬畝,其他果林6.15萬畝,逐步形成了生態生計良性互動、增綠增收互促雙贏的好局面,一幅生態畫卷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圖景在崇信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