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電走進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航站樓工程(一標段)施工現場,處處林立的塔吊和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讓人倍感振奮。
10年前,我國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獲批,這也是我國最靠西的國家級新區。當時的蘭州新區,還是一片荒原和莊稼地。莽莽蒼蒼中,飛機不時起落的中川機場格外顯眼。蘭州新區就是從利用中川機場的空港優勢開始,逐步發展起來的。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航站樓工程D指廊鋼結構屋蓋桁架喜封金頂。
10年過去,中川國際機場不斷“擴容”,空港經濟方興未艾,一帶一路成了蘭州新區發展的最大機遇。
尤其是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中川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更是令人振奮。建成后,中川國際機場將成為甘肅省“兩縱兩橫一樞紐”中的重要樞紐、西北地區擴大內陸開放的重要窗口。
從空中俯瞰,中川國際機場三期航站樓包括主樓E樓和ABCD四個指廊,共五個部分,建筑平面呈“X”型。
據施工方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介紹,工程總建筑面積39.7萬平方米,總長884米、總寬840米。
今年7月28日,項目團隊克服疫情影響,主體結構提前33天全面封頂,目前項目已全面進入主樓鋼屋蓋提升以及金屬屋面施工階段。
從“一張白紙”到“塔吊林立”,從“規劃建設”到“雛形凸顯”,中川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和蘭州新區一樣,不僅迎來建設加速的黃金時期,而且不斷提升內涵、強化自主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打牢了基礎。
建設速度不斷刷新。137天完成5093根工程樁施工,358天相繼完成主體結構5.5萬噸鋼筋綁扎、83.8萬平米模板安裝、31.2萬立方混凝土澆筑任務……像蘭州新區保持GDP兩位數增長一樣,中川機場三期航站樓建設速度不斷刷新。
科技含量不斷提升。工程建設以BIM技術為核心,將BIM與現場管理結合,推動項目綠色建造,同時充分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項目施工管理提供解決方案。項目團隊利用BIM的直觀性和可分析性軟件,對屋蓋管桁架、安裝方案、卸載順序進行模擬,施工過程中對構件應力、應變實時監控,并與模擬驗算結果對比,確保施工安全可控。項目創立“欒蔚創新工作室”,采用Tekla軟件進行建模,結合3DMAX、Dynamo、RealWorks等軟件,完美還原建筑效果。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航站樓工程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兩年來,中建八局強化黨建引領,提高政治站位,筑牢生產防線,工程建設重心工作在哪里,黨建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成為項目各項工作決戰決勝的堅強保證。
據介紹,三期工程竣工后,蘭州中川國際機場將是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的“四型機場”,將成為蘭州新區擴大開放的重要依托,將助力蘭州新區有力承接“一帶一路”帶來的發展機遇,開啟下一個輝煌十年。(來源:文\付明東圖\中建八局)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