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生態整治、產業結構優化等一系列措施,增強了自我發展能力,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期
2016~2021年,哈密市新增城鎮人口6.75萬人,城鎮化率由66.8%提高到71.5%。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積蓄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動能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關俏俏
哈密,古稱伊州,地處新疆東部,是新疆通向內地的要道,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素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和“新疆門戶”之稱,北與蒙古國接壤,設有國家一類季節性開放口岸——老爺廟口岸,是新疆與蒙古國發展邊貿的重要開放口岸。
城鎮化是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自然過程。近年哈密市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生態整治、產業結構優化等一系列措施,增強了自我發展能力,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期。

市民在新疆哈密河濕地公園的全民健身文化廣場上跳舞(2021年8月14日攝)李華攝
老舊小區改造讓“有居”變“優居”
近幾天,伊州區麗園街道麗園小區內新建成的休閑公園正式對外開放,小區居民在微信群里討論,商量怎么給公園起個響亮的名字。
麗園小區是哈密市在20世紀90年代建成的首個百姓安居示范工程小區,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區內基礎設施老化、缺少公共空間等問題出現。
現在的麗園小區整合了包括麗園小區、郵政小區、國土小區等11個小區,67棟住宅樓、3000余戶。先后投資1300多萬元的老舊小區改造,極大地改善了小區居民的居住條件,茶余飯后健身活動消暑納涼的場地增多了,亂堆亂放的雜物沒有了,安全隱患減少了,居民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改造后,有了防滑地面,清理了枯樹枝葉,綠化帶上又種滿了花草。”哈密市伊州區麗園街道麗園小區業主委員會副主任楊鎮鈞說。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住建部門注重“內外結合”和“社區配套”。將老舊小區逐步整合改造為集團小區,不僅實現了公共資源有效共享和物業管理服務全面覆蓋,也提升了小區品質、優化了小區環境,讓居民從“有居”到“優居”。
“這個小廣場原來是一片綠地,但多年疏于養護,利用率很低,我們征求居民意見后,投資300萬元進行改造,居民滿意度非常高。”哈密市伊州區住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余文亮說,小區整合后有利于公共資源的充分利用。
今年,哈密市對53個老舊小區進行升級改造,項目總投資4.77億元,包括改造小區地下管網、通信電纜、垃圾分類設備、照明、休閑桌椅板凳等基礎設施,以及增加停車位等。“后續我們還將持續推進加裝電梯、社區智慧化等完善類和提升類的改造。”余文亮說。
綠色發展營造城市宜居環境
在哈密河國家濕地公園里,兩條綠色水系廊道南北貫通,26公里健身慢行步道全線環繞,19萬平方米科普植物園、20多萬平方米開敞空間向市民開放。市民李紅說:“公園連通以后,休閑散步的地方多了,在天然氧吧感覺好極了。”
近年來,哈密市始終將生態文明和宜居宜業的理念貫穿到城市建設的全過程,通過一系列生態工程、民生工程,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
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哈密河生態恢復工程的在建項目已全面進入沖刺階段。承接項目的上海建工園林集團總承包事業部現場負責人馬玎介紹,工程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并且在保證原有健身運動功能的前提下,增設了更多的景觀和設施,工程主體基礎建設將于11月完成。
2019年,哈密市啟動實施哈密河生態恢復工程,總投資7.04億元,如今已建成面積達5300畝的哈密河國家濕地公園,新增綠地2157畝,達到恢復前的3.8倍,綠化率由18%增至78%。
哈密市住建局黨組副書記、局長楊丙豐介紹,哈密市近年以優化城鎮布局為重點,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大力培育哈密綠洲城鎮組團,全面提高城鎮化建設質量,城市的面貌和宜居水平都有了顯著提升。
哈密市已先后投入10.7億元用于城市綠地系統改造、重點街道景觀風貌整治等;投入3.2億元對252個老舊小區進行整合改造。“下一步,將繼續推動城市基礎公共服務住建領域配套改革,加快全市城鎮化建設和城鄉協調發展步伐,實現高質量發展。”楊丙豐說。
隨著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健全。2016~2021年,哈密市新增城鎮人口6.75萬人,城鎮化率由66.8%提高到71.5%。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積蓄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動能。
加速城鄉融合
“十三五”以來,哈密市加速城鄉融合,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因地制宜、規劃引領理念,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依托哈密區域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哈密市堅持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大力推進特色產業發展,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進入9月,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伊州區大泉灣鄉辣椒種植示范基地也迎來了豐收季。
“我們吃自己種的菜,農村生活越來越好了。”哈密市伊州區柳樹溝鄉一棵樹村村民克依沙·居尼斯別克說。
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和大泉灣鄉種植的辣椒是露地辣椒,耐旱,管理方便,同時這種辣椒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平均每畝效益達2500元以上。近年來,哈密市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農民種植特色辣椒,進一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周邊農戶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根據《2022年自治區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新疆對進一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提出五個方面23項任務。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方面,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向鄉村覆蓋,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穩步推動農村土地改革,培育發展鄉村產業,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基于城鎮化發展現狀及潛力,哈密市將構建包括“城鎮化水平”“城市服務”“城市環境”“城鄉融合”“產業發展”“布局協同”六方面指標、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指標體系,加快全市城鎮化建設和城鄉協調發展步伐,實現高質量發展。
根據《哈密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哈密市將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提升城鎮功能品質、釋放發展活力,突出補短板強弱項,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
同時,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十四五”期間將高質量完成220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加快推進既有居住建筑加裝電梯試點示范工作,實現小區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干凈整潔、社區服務配套、管理規范有序。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