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派】
參加小活動,能學大知識
“寶貝今天穿上紅色的披風,真是英姿颯爽!”10月29日,銀川市民田先生在微信里跟大家一起分享2歲兒子參加萬圣節活動時的照片。不少家有上幼兒園小朋友的家長,最近聊得最火的話題就是有關萬圣節的活動。很多家長都領著孩子為這個活動做準備,給寶寶采購裝扮,動手幫忙做南瓜燈……忙得不亦樂乎。
黃女士的兒子在興慶區鳳凰北街某私立幼兒園上大班,從小小班起,該園每年都會為孩子舉行萬圣節活動。對此,黃女士不僅舉雙手贊成,還會和孩子一同動手,將家中閑置品改造成萬圣節所需的服飾,“這樣既進行了親子教育,又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挺好!”持同樣觀點的還有宋女士,她5歲女兒就讀于金鳳區某私立幼兒園,去年為讓孩子參加萬圣節活動,她還專門買了南瓜幫孩子制作南瓜燈。宋女士認為,幼兒園組織孩子們過洋節,不僅能讓孩子的生活更加豐富,還能開闊眼界,讓他們體會不同的節日文化、民俗傳統和風土人情,從小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
金鳳區一家舉辦萬圣節活動的私立幼兒園老師告訴記者,今年該園依然會讓孩子體驗萬圣節。針對幼兒,他們過萬圣節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節日氣氛只是鋪墊,更重要的是要將節日中的正能量傳播給孩子,如角色扮演中的英雄游戲,在情景劇里溫習所學短句,讓孩子在交流中學會分享等。“針對節日背景,我們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差異,小班、大班的活動形式都不一樣。”這位老師說,對于萬圣節的裝扮,大班會準備服裝和糖果類的道具,老師也會叮囑家長盡量不要選擇特別夸張的服飾,而小班則只做南瓜燈,且全程都有親子互動,寓教于樂。
【反對派】
娃娃年紀小,就怕被嚇到
對于西方的“鬼節”,持反對意見的家長最擔憂的是,過于詭異的萬圣節裝扮可能會嚇到年幼的孩子。
幾天前,銀川市民王女士和老公帶著1歲的兒子和4歲的小外甥參加興慶區北京路某早教機構舉辦的萬圣節活動。沒想到由于當天一些老師的面具過于恐怖,讓她的小外甥一度嚇得不敢進門。另一位家長任女士也說,她的兒子在金鳳區某私立幼兒園上小班,由于該幼兒園有外籍教師,對西方節日較為重視,每年都舉行活動而且場面盛大,但任女士發現孩子不僅不喜歡,并對活動中一些形狀扭曲的鬼面具、印著骷髏頭和骨頭架子的服飾道具、形狀古怪的南瓜燈和蝙蝠模型等產生害怕和抵觸情緒。她說:“我覺得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尚小,根本無法理解西方文化底蘊,參與這種僅流于表面形式的活動,可能會適得其反。”
女兒在上大班的趙女士告訴記者,商家為盈利而借洋節搞噱頭,教育機構也要“趟渾水”,是在增加家長負擔。她雖然不支持,但為了不讓孩子受到老師或其他同學歧視,還要幫忙準備服飾道具。對這種標新立異的西式教育,不是每個家長都可以接受。持反對意見的家長普遍認為,幼兒園應該更多地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
相較私立幼兒園熱衷過洋節的態度,大多公立幼兒園對萬圣節并不“感冒”。銀川市第一幼兒園某工作人員就表示,他們非常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不會專門組織孩子過洋節,即便要過也會有所篩選,傾向于感恩節等更有教育意義的節日。
【中立派】
玩啥無所謂,快樂最重要
還有一部分家長,對孩子們過啥節日、教育機構組織什么活動,并不在意,更關注孩子們能否從活動中得到快樂。
雷女士的兒子所就讀的私立幼兒園雖未舉行過萬圣節活動,但她認為,即使舉行,她也不會反對。“小朋友不懂什么是萬圣節,幼兒園舉辦這類活動不過是借洋節搞活動,讓小孩湊個熱鬧。只要孩子們玩得開心,過什么節無所謂!”
據一所準備舉行萬圣節活動的銀川某私立幼兒園園長介紹,過不過萬圣節應該因園而異。像他們這樣一所國際化幼兒園,有一些外國孩子和外教。“考慮到外國小朋友,我們選擇今年讓孩子們一起過萬圣節,出發點就是讓中國孩子了解這一西方節日的由來。”該園長說,萬圣節是什么節日、怎樣穿著打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夠體驗節日氛圍,了解節日的由來,并從中獲得快樂。這位園長還表示,不僅是萬圣節,西方感恩節等節日,他們也會組織孩子們一起過,因為教育是開放的,教育機構在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培養孩子的全球視野。
對此,寧夏大學民族預科教育學院王海芬老師表示,讓孩子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了解西方文化教育并不矛盾,重要的是老師和家長要注意引導。在歡度節日的同時,注意引導孩子去了解節日的背景。比如,引導孩子們學會分享、弘揚正能量等等,也可以通過鼓勵和獎勵結合的方式,幫助孩子突破心理障礙,讓他們在生活中變得更加勇敢。中國傳統教育固然重要,西方文化也應滲入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比如西方的感恩節、圣誕節等節日,都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組織孩子們一起過。但無論哪種形式的節日活動,都應認真篩選,注意適可而止,才是較為恰當的教育方式。
【相關鏈接】
西方的萬圣節是兒童們縱情玩樂的好時候。它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南瓜制作的“杰克燈”跑出去玩。
收拾停當后,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涂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涂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于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圣節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
http://www.nxnews.net/sh/system/2014/10/30/011066576.shtml (責任編輯:鑫報)